我总感觉曾经写过类似的内容,但遍寻不获。许是这个想法一直盘桓心中,却自觉无力清晰表达。不过我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再梳理一番了。
最近几年,我发现很多人正被抑郁的情绪困扰,或是徘徊在抑郁边缘。倾听中我逐渐意识到一个可能的共性:人们过于执着于解决具体问题的「术」,却很少去思考安身立命的「道」。
所谓「术」,是一种割裂的、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我有位客人坦言,就连去做心理咨询,主要也是针对当下遇到的具体问题去寻求排解之术。这在我看来,终究是治标不治本。拿我熟悉的手冲咖啡举例吧:任何一支咖啡豆都有其合适的冲煮方案,若不去探究内在规律,而是每次遇到新豆子都漫无目的地乱冲,必然会觉得困难重重。人生这课题,变数更多,遭遇更繁,要是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轴,怎能不觉无助?更进一步说,只讲「术」,行为往往就缺乏逻辑,甚至自相矛盾;不自洽,正是迷茫的根源。
「道」是什么?我无法给出个定义。但它源于向内的探索:叩问内心,搞清良善、成就、安宁……到底什么对妳最重要。想清楚这些,便有了「道」的雏形。用这尚还模糊的原则引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不断实践、修正,妳的「道」就逐渐清晰。
或许有人会说,所处人生阶段不同,可以先求「术」傍身,再慢慢悟「道」定心。但我越来越觉得,「术」与「道」的顺序,恰是关键。纯粹求「术」,是为了立竿见影的成效,或许一次失败就足以令人焦躁不安;而心中有「道」,则是先立其本,于是便能不执着于眼前得失,让内心笃定、安稳。然后,妳会自然而然地,找到合乎道的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