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

dimlau
题图

我读的是由钱定平翻译,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书的正文后边有篇附录标题是:我把它一夜读完。然而我读这本书用了一个周的时间。

这本书的开头对于心绪浮躁的我来说略微有点晦涩,如果只是看、默读,我完全沉不下心来。所以我像书名一样,做了一个「朗读者」,这才能读得下去。但是慢慢的就读到了书中相差 21 岁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故事,情节总是淡淡的,却引人入胜,于是我就打算写这篇文章来推荐这本书。

不过一开始我是打算用下面这张图来做题图的:

《朗读者》剧照

这是《朗读者》同名电影的剧照,电影我并没有看过,但我知道这是书中所讲述的男女主人公幽会时的常规内容:男主为女主朗读。或许有些恶趣味,然而一开始正是这些吸引我读下去。

然后,是文学作品里并不少见的不辞而别和牵肠挂肚。

汉娜已经离开这座城市了。可是,很长一段时间,我还转不过弯儿来。我仍旧在四处寻找她的身影;很久我才习惯那些没有她的午后;见到几本书,我也会想,该选哪本书给她朗读才好呢。

我记起在中学的最后几年,还有大学的低年级,我都过着幸福时光。可是,真要讲却又讲不出什么来。这些时光毫不费力就过去了。

这些依旧平淡的句子,却让人感觉无比真实、历尽沧桑。于是我又打算用这张男女主人公曾经一起骑车游玩的美好瞬间做题图:

《朗读者》剧照


但是,《朗读者》的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后,女主曾经在集中营任过职,书的后半部分又涉及到对「战犯」的审判。所以,说到底这本书讲的并不只是一个爱情故事。

甚至书的附录里,编辑们留给读者十几道问题,诸如:米夏(男主)有罪吗?他父亲应该承受米夏的失望和责备吗?他所经历的对汉娜(女主)的审判怎样影响了他对于历史和法律的看法?

如果每个问题都仔细去追求一个答案,难免对这本书过度解读了。但是,爱的忠诚和背叛,基于道德的自我审判,罪与罚,文化的积极和虚伪……这个故事里值得思考的问题太多。

我并没有看到多少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有深刻的道德审判。就比如文革中做过「恶行」的人们,是不是一夜之间就全部消失了呢?他们受到过与之行为相称的审判和惩罚了嘛?可能是我个人对政治相关的东西一向不太敏感吧。当然也可能,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此巨大,在我们的国家,法不责众深入人心,既然是身处那个时代的迫不得已,所以就没有人再去追究?

总之,最终我选了现在这张题图,代表此刻我心里的百感交集。(当然,所谓题图,无非是网站的装饰而已。不在本文的原始页面,你甚至都看不到。)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本好书,即便只当做爱情故事来读,也值得读上两遍。所以我很乐意推荐给大家。

至于电影,一般来说,作为原著党,一旦看过原著我就不会再看由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因为相比人的大脑,表演这种表现形式太具有局限性,更何况,情节往往会和原著有比较大的差别。但是,看到演员阵容里有凯特·温斯莱特,或许值得一看。

延伸阅读

本站架设在 RamNode VPS

Grav -> Hu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