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在经营一家咖啡馆,时常听人倾诉,也偶尔会给出一些自己的建议。这和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里的故事多少有些类似。所以倒希望我的店也能被叫做「解忧咖啡馆」。
断断续续地读,甚至多次重头开始,今天才终于完整读完了这本书。看了看我习惯性地写在第一页的购书时间,才知道是从 2015 年初开始读这本书,整整用了一年时间才读完!这时间跨度我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说到时间跨度,东野圭吾的书,情节跨越几十年是十分常见的情况。《解忧杂货店》也是如此,主要情节跨越了三十三年。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它是暖暖的,没有以往东野圭吾书中的那些阴暗、残酷。甚至感觉《解忧杂货店》像是一部心灵鸡汤。
其实每当有人看见我书架上那么多东野圭吾的书,跟我说「特别喜欢看东野圭吾的推理」,我都不知该怎么应对。因为我从来不觉得东野圭吾的作品是以精妙的「推理」为看点的。「推理小说」只是表现形式而已,和其他推理小说所不同的细腻描述、平静故事之下透出的宿命的束缚、赤裸裸人性,这些才是我喜欢东野圭吾的原因。
如前面所说,《解忧杂货店》是暖暖的。这种一反常态的温情,也是我读得慢的原因。一个个看似独立的故事,读起来并不着急去探求什么。不同的人物,通过和解忧杂货铺的书信往来,完成了救赎与被救赎。平平淡淡。而到了书的后半部分,故事慢慢收紧、揭示出相互之间的联系,平淡背后的那种宿命的感觉又一次袭来,我也才情不自禁得跟着加快了阅读速度。
如今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
东野圭吾
的确如此。环环相扣的故事,让我读过全篇之后越来越觉得喜欢了。也推荐给还没读过的朋友。
购买链接:淘宝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解忧杂货店》里解忧的途径是写信。虽然写信是很古老的交流形式,不够快捷,不能实时,但是却也正因此,需要交流双方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甚至要去考虑如何措辞。考虑再三才会寄出。
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个年代所缺乏的态度。现在的交流往往仓促而草率。反正,表达不清可以随时补充,词不达意可以追加解释,甚至满是错别字只要差不多能猜到意思就好。
只顾着简短的表达,却少了郑重的态度,少了思想的沉淀。这样的交流本身是缺乏存在感的,参与交流的人也一定得不到像《解忧杂货店》里书信的双方所得到的成就感、满足或者踏实。
这或许又是一个「逃离微信」的理由。
暂且不说这本书。前几天,一个朋友来店里,坐在吧台边,我和她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她临走突然对我说,你现在怎么都不和客人互动了?
虽然我的性格决定了当时我并没有辩驳什么,但是其实说得我有些冤枉。
这就好比解忧杂货店,收到了求助解忧的信件,才能凭着自己的真诚用心去解答。如书中所说:
通常咨商者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找人咨商的目的,只是为了确认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答案都没用。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最好的「互动」莫过于倾听。如果有必要,才去说我自己的建议。否则,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岂不是对别人的骚扰?
其实《解忧杂货店》也并不只是一个个互相帮助的暖心故事而已。看了那么多人和事,最终会明白,或许可以指望别人给予鼓励,但能够帮助自己真正走出迷茫困境的,只有自己的努力。
不过,如果你觉得有什么事愿意跟一个陌生人倾诉,请点击文章下面的「交谈」按钮,我很乐意回复邮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