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似乎已经完全离不开微信。但这并不说明微信是完美的工具,甚至「生活方式」。
封闭的孤岛
先不说大家都知道的在微信里没法分享来自淘宝的链接。其他内容也并没有多么自由。
分享到朋友圈的网页,如果域名不在特定的白名单内(具体就是和公众帐号认证相关,需要备案以及相关操作),页面都会被「重新排版」。页面上会给出一行字:「此网页已由 QQ 浏览器重新排版」
美其名曰保障用户体验,但是实际情况是,页面中的链接一律过滤掉了,让文章成为孤岛,无法联系上下文,沿着文章中的链接进行扩展阅读,这算哪门子保障用户体验?另外,本来已经是针对手机优化过的页面设计,「重新排版」之后反而会出现布局混乱的情况。
如果想避免,就要交钱认证。(详情)
毫无营养的内容
我不知道微信重度使用者们,其中还有多少能看得下去长篇的文字。这或许并不是由微信造成的,但微信一定是助长这种情况恶化的一个因素。
公众号的文章,朋友圈里的链接,彻底沦为「集赞」「助力」的战场。除此之外,可以接触到的内容大多就是发点自拍配上人格分裂的自说自话,或者微商广告。发布到朋友圈里越是言之有物的文章,越是少有人阅读。
越来越读不进去大段文字,越来越喜欢看图片代替阅读,同时,思考也就越来越少。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微信内我们能看到的大多就是些低级、无聊的内容。
「关系」的枷锁
在微信里,被自动「邀请」进群组是很常见的事。并没有什么选项可以设定拒绝接受邀请,或者拒接哪些人的邀请。(在另一款即时通讯软件 Telegram 里是可以设置的。)
加入群组后,又会遭遇很多尴尬的局面。最常见的就是在各个「同学群」、「校友群」里被人抱怨沉默不说话:
「为什么不说话」
「此群要完」
虽曾是亲密无间的同学,但分别多年之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真不见得还有什么共同话题。这的确很伤感,但就是事实。然而,如果在群里沉默就总有人说些「人情淡薄」之类的话,想退群又总有热情的好心人把你拉回来。最让人恼火的是,即便设置关闭了群的消息提示,加注了@所有人
的消息还是会被提醒。
私下里关系好的同学、朋友自然会各自私下交流,又何须在群里「被迫」交流?但凡感情的事,都是顺其自然的,强扭的瓜不甜。
不光群组,单独好友间也是如此。相信大家都收到过让人无语的群发消息:
「群发这条信息给你的所有联系人,拒收信息的说明他已经把你删了。你也可以把他清理掉。大家都来试试吧。」
这到底是什么心态?是觉得不清理联系人手机会更费电?不过一般我收到这种信息,都会把发信息的人删除。这倒也算是辨别庸俗无聊的人的有效办法。
我暂时还没有卸载微信。但已全面静音且设置关闭了通知。所以除非主动打开微信,否则是可以不再被微信打扰了。
以李如一在《告别微信》中的最后一句话作为结尾:
微信是方便的。但我选择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