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见面时难免遥想当年,我就有被老友问起「你还记得某某某吗」的经历。当然如果只是这样就完全没必要一提,重点是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在一起吃饭时,那位老友原原本本又把这话问了一遍。
我想,毕竟我们都已经年纪不轻了,健忘或许也不稀奇;而且我向来喜欢清静,和朋友聚得少,时间久了忘记之前的聊天内容也很正常。不过近来店里的熟客们似乎也有一些健忘者,头一天我们聊到的内容,第二天他们又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嗨,你知道那个吗」……
这种情况也就是最近五年才频繁发生。所以我有这么个假说:人类大脑的记忆功能可以想象成数据库缓存,至少有容量大小和文件数量两个方面的上限;只有同时在这两个指标的安全范围之内,才能被记住。
这么说的话,过去的人一般只碰到容量的限制,比如能背诵一整本《红楼梦》的人恐怕少有;但是要同时记住打电话邀请好友共进晚餐和为晚餐而列的购物清单就算不上艰难。然而时过境迁,如今打开社交平台,有无数的「新鲜事」需要妳记下来去和别人分享,如果说已经达到了人类可以记住的事件数目的极限,应该不算意外1。而那些平平淡淡的只言片语,即便是由亲人、爱人、友人说出的,被挤出了「索引范围」,也就可以理解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派胡言,目的是安抚自己,不然岂不是要承认被人遗忘的原因只是我这个人的存在感太低吗?
-
2022-03-23 结合查到的一些关于睡眠和记忆的资料,可能这样说会更「科学」一些:人类睡眠的作用之一就是梳理信息、归档记忆;每天都有无数琐碎事件需要被处理,大脑已经无法完成这些事件的重要性排序,于是就会发生「删错档案」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