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馆子

dimlau

闲聊时朋友说:「自己做饭无非节省些,论味道一般不如外面的。」我心里琢磨了许久也没有想到哪家餐馆在味道上真正打动我。完全没有贬低餐馆的意思,不过从食材选择到油盐用量,要想满足一个挑剔的人可不容易,可见我算得上挑剔,但是和我太太相比则还不如。

中国人常把「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挂在嘴边,但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想必并没多少人真正吃好了早饭,多半是在早点摊快速打发,甚至塑料袋包上一份,通勤路上就顺便解决了。而我太太之挑剔,不惜早起一个小时亲自做早饭——这里还要做个简单说明,我的工作之故,吃穿用度几乎全在店里,太太有自己的工作但是下班之后也都在店里与我做伴,所以我们现在的住所除了灯具、寝具之外再无他物——为了做早饭,她一点点置备起油盐酱醋锅碗瓢盆……林林总总并非一蹴而就,但从最基本的器材到手起她就开始在家做早饭了,其间某天我甚至见她耍起空中切蔬菜的绝活——因为那时还没买到顺手的菜板。所烹无非蛋饼、稀粥、菜汤面条一类早点摊常见之物。问她何苦,只答「合口」而已。为此所花费用已不比在外面买着吃便宜,要是算上时间成本这一餐更是昂贵了吧。

但是换个角度来说,我又没那么挑食。另一个朋友,常为重温好味而驱车前往遥远餐厅,我欣赏这份率性,但自己却从没有过这般实践。下馆子于我,相比寻味而言更重在放松。自己下厨总少不了三样菜——因为爱吃米饭,得有样带汤汁的菜好下饭,另一样就从颜色、味觉上与之搭配,再来一样我太太爱吃的凉拌菜……天天如此总有疲惫,下馆子既放松身体又省掉不少设计菜式的精力。但为此专程奔赴远方,就感觉不但不放松反而更劳神了。当然,如果人人像我,米其林怕是早已倒闭。要知道如今食客们追捧的米其林餐厅榜单,当初就是卖轮胎的米其林为了引导人们出游而做的一本指南。

也基于对餐馆的这种态度,我从来不去评判店家手艺,反倒常提醒自己:既然进了餐馆做客人,须知店家是主人;客随主便,即便自己拿手的菜式,主人自有她的自家做法。前段时间离店不远处开了家手擀面馆,一进门就听店家吆喝着问我们吃点什么,手上不闲着,麻利得擀着面条。这种不慌张的状态我喜欢;我太太则更看重店面整洁亮堂。两样都满足,这家就成了常去光顾的店。话说回来,满足了这些条件的餐馆,味道也总不会差。

延伸阅读

本站架设在 RamNode VPS

Grav -> Hu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