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传下来,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好像用"打"来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不二选择,但是我最这一招却十分反感。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几乎每个人都挨过打。按理说应该挨过打的人都痛恨挨打,也不会对自己疼爱的子女大打出手才对,但是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选择"动手"来管教子女呢?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倒带人生》(Stuart: A Life Backwards),里面有段台词虽然放在这里不是太合适但是多少也能说明些问题。男主角说:“我发现暴力的那天,感觉自己强壮了不止 50 倍。在你总是被欺负、被叫做废物、被欺凌了这么久之后你会发现,暴力这东西以及对暴力的恐惧,还有疯狂,是足够唬住别人的。我过去常常让自己处于一种狂怒的状态,这样六个月过去后,我发现我无法停止,之后那疯狂就再也不是我能掌控的了。“所以,人性就是这样的,你一旦接触到一个简单直接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多半就会慢慢爱上这种手段,不管它是不是正确。比如暴力。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打孩子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是总会不由得说出"有时候孩子就是要打才行"这种屁话。我想,就是因为揣摩孩子的想法并且根据孩子的想法去寻找合适的教育方式太复杂了,而不管三七二十一暴打一顿告诉孩子"你要听话"则简单有效得多。但是在亲子关系当中,我实在想不到什么情形是只有靠暴力才能解决的。
我对教育的看法,基本则是朝着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的。
我觉得唯一该让孩子认识到的就是哪些是光荣的哪些是耻辱的,也就是要让孩子们有尊严。如果尊严对一个人很重要,那么他自然就会朝着维护自己尊严的方向前进。难道还有比这个更根本、更重要的么?孩子们会很自然地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不至于让自己觉得羞耻、会尽可能地避免和不好的行为同流合污、会洁身自好……这不就是最完美的状态了么?而暴力正是这种体系的最大敌人。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时常挨打,我觉得他的羞耻心可能已经被渐渐地磨掉了。这真是最可惜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因为前两天开心被她妈妈打了几下引起的。事情过后,开心的妈妈自己心疼得偷偷哭了半天,唉,这是何苦来的?!